日韩欧美婷婷,男女亚洲视频在线观看,久久精品动漫,国产人人超视频日韩在线播放一区

description
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公司新聞

試航!我在國產大郵輪上,聽總師揭秘

發布時間:
2023-07-21
來源:
環球人物

1.jpg

中國造船業一次次將

當下的不可能變成未來的可能。


作者:楊學義


7月17日,首艘國產大郵輪“愛達·魔都號”緩緩駛出碼頭,正式出海試航。這是她首次離開孕育之地,奔赴汪洋大海。

試航前夕,環球人物記者登上了這艘郵輪,并在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采訪了大郵輪總設計師陳剛。

2.jpg

· 2023年7月10日,陳剛在上海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。


當采訪結束,記者站在頂樓朝大郵輪停靠的碼頭望了望。大郵輪周圍,來自全國各地的集裝箱鱗次櫛比地擺放著,大片空地上還有專供進出口車輛停靠的車位。

國產大郵輪與國家發展之間的關系變得清晰具體、一目了然。

3.0.jpg

· 在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頂樓遙望,大郵輪停靠在碼頭。(環球人物記者 楊學義 / 攝)

大郵輪是一座“海上城市”

大郵輪有多大?

總噸位13.55萬噸,長323.6米,相當于一座埃菲爾鐵塔橫在海面,高70米,相當于24層的高樓聳立汪洋。客房2125間、乘客5246名入住其中,船上的設施可以滿足游客的生活、休閑、娛樂需求,“海上城市”的美譽由此而來。

記者乘電梯來到大郵輪頂層甲板,從船頭行至船艉。沿途依次看到的是造型別致的水上樂園、露天泳池、郵輪制高點大煙囪、籃球場。走到船艉,有一個精致吧臺,吧臺前的空曠場地上還有一個小型泳池和兩個按摩泳池,是開海上露天party的絕佳場所。

隨后記者下樓,在船艙一路折返至船頭。首先看到的是一片餐飲區,火鍋店、西餐店、公共餐廳一應俱全,再往前走,就是密集的商業攤位。

3.jpg

· 在大郵輪餐飲區,一家火鍋店即將開業。


讓人眼前一亮的是船體中央的兩個空曠明亮的公共區域。一個是郵輪中庭,這里是游客登船的第一站。

4.jpg

· 大郵輪中庭寬敞明亮,是游客登船的第一站。

另一個是縱貫第四、五層甲板的劇場,可容納800名觀眾。身臨其境,會看到舞臺的精致浮雕飾面、天花板的云朵造型、觀眾席的奢華座椅。這里是整個郵輪電纜最密集的地方,75公里長的電纜密密麻麻地隱藏在墻壁、天花板和地板下面,平均每平方米墻壁后面,就有44米長的電纜。

5.jpg

· 大郵輪劇場中,工人正在進行緊張的裝修。


再往前走,會來到住宿區。走進一間房,會看到一張大床和一個沙發床,足夠容納三口之家入住。打開陽臺門,桑拿天的陣陣海風給人意外驚喜,清涼愜意。

記者最后來到的是大郵輪駕駛艙。為確保試航成功,身著工裝的中國和歐洲建設者正在做最后的調試工作。這里是整船視野最好的地方,憑欄遠眺,仿佛可以閱盡整個上海,又仿佛可以縱觀萬里長江。

摘取最后一顆“明珠”

大郵輪的“大”不僅體現在空間上,還體現在龐雜的系統。2500萬個零件、136個系統、2萬余套設備、4300公里電纜、超500家全球供應商……從這些“愛達·魔都號”的相關數據上就可見一斑。

造船工業有“皇冠上三顆明珠”的提法,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、航空母艦和大郵輪是設計難度最高的船舶產品。陳剛說,大郵輪建造有其特殊性,重量重心控制、振動噪聲、安全返港是貫穿大郵輪全生命周期的三大核心技術。

6.jpg

· 上圖: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“傳奇太陽”號。下圖: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艦。


“重量控制不好,就要通過減少房間,或者削掉某個區域來實現,這必然影響產品質量。此外,郵輪補給能力也會受到嚴重影響,船上的油、水等物資會受限。而重心偏差一旦超過極限,重則影響安全,輕則造成行駛不平穩,影響舒適性,暈船的乘客會增多。”

陳剛說,重量重心控制嚴格貫穿在設計、采購、建造的多個環節,“甲板上的‘鋼鐵’很多是質量輕的鋁合金。在采購環節,我們就強調材料重量,既然供應商中標,就要嚴格執行,所以如果實際重量差距較大,就要罰錢。在施工現場,上船的每一樣東西都是要稱重的。”為了更好地從源頭上控制船體重量,“愛達·魔都號”的大多數區域,用的是4到8毫米的薄型鋼板,他們還為此建造了一座智能薄板生產車間。

7.jpg

· “愛達·魔都號”大郵輪停靠在碼頭上。


與其他船舶相比,大郵輪對振動噪聲要求最苛刻。陳剛說,專業指標要求非常苛刻,客艙聲音不能超過42分貝。“為達到標準,很多系統都要下功夫,比如風管系統、空調系統,都要采取措施降低噪音。在最顯眼的煙囪區域,從機艙一直到上面,貼附了大量阻尼材料,以降低震動和噪音。”在各個娛樂和休息空間之間,隔音也很重要,也要進行充分設計考慮。

最后是安全返港。“在《泰坦尼克號》里,我們看到救生艇座位不夠。為了避免類似悲劇再發生,國際社會有一個《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》,締約國都必須保證客船救生艇座位數與乘客數是1:1的。大郵輪兩側懸掛著20艘救生艇,每一艘是314個人的定員,加起來就是6000多人。”

8.jpg

· 2023年6月3日, “愛達·魔都號”郵輪出塢前,進行救生艇脫鉤巡游試驗。


在極端條件下,“愛達·魔都號”能將整船變成救生艇。“我們在多個系統設置了備份和冗余,在火災和進水等極端事故中,當‘A子系統’失效,‘B子系統’仍能正常運行,郵輪能夠以6節航速從1500海里之外安全返回港口。”陳剛說,在大郵輪的試航中,這些將一一得到驗證。

“我們這代人趕上了好時候”

“我們這代人趕上了好時候。”陳剛禁不住感慨,“江南造船廠在上世紀90年代每年只交付4—5條船,現在成倍增長了。不是老一代人不聰明,是沒那么多機會施展。”

陳剛剛入行時,就趕上了中國加入WTO。“經過幾十年改革開放,船舶制造業的設計、建造能力都形成了,硬件設施越來越好。更重要的是,中國經濟高速發展,進出口大部分要靠航運。每年有十幾億噸鐵礦石進口到中國,需要散貨船;每年有6億噸原油進口到中國,需要原油輪。各種進出口,也拉動了集裝箱船的發展。”

大郵輪建造也一樣。“中國社科院預測,2035年中國郵輪產業產值可達到每年5000億元,每年凈增長4—5條船。如果我們不形成能力,這些訂單就到了歐洲。”

盡管中國郵輪制造剛剛開啟“處子秀”,但陳剛對未來大郵輪產業的發展很有信心。將當下的不可能變為未來的可能,是被中國造船工業一次次證明過的事情,也是陳剛最大的底氣所在。

9.jpg